抗菌藥物科普系列之五丨 提醒!老人慎用四種抗菌藥
來源:安安科普 更新時間:2022/12/29
隨著年齡增長,人體的免疫功能日漸衰退,身體抵抗力隨之下降,老年人更易出現細菌感染,使用抗菌藥的幾率要高于年輕人。與此同時,老年人又存在臟器功能衰退的情況,對抗菌藥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均降低,相比年輕人更易出現不良反應。因此老年人在使用抗菌藥時要慎之又慎。
必須提醒的是,老年人不可擅自使用抗菌藥,若病情需要必須用藥,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,不隨意增減藥物劑量,并按療程服藥。
用藥時一定要注意觀察身體出現的不適癥狀,必要時停藥觀察;用藥時還要注意監測肝腎功能,及時調整藥物劑量;糖尿病患者禁用加替沙星。
4種抗菌藥,老年人要慎用!
《中國老年人潛在不適當用藥判斷標準》中明確列出,老年人不適當用藥涉及13個大類的72種藥物,其中的28種為高風險藥物,44種為低風險藥物。這些存在風險的藥物中有4種抗菌藥,包括氨基糖苷類抗生素、加替沙星、克林霉素和萬古霉素,老年人使用時應密切監測藥物的潛在風險。這幾種藥的風險表現如下:
1.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
包括慶大霉素、妥布霉素、依替米星、奈替米星、阿米卡星、卡那霉素、鏈霉素,其潛在風險包括腎損傷和耳毒性,腎損傷時可出現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,耳毒性表現在聽力明顯下降,甚至發生耳聾。
2. 加替沙星
潛在風險包括血糖異常(高血糖或低血糖),神經異常(頭暈、抽搐、暈厥、意識模糊、癲癇等),心臟異常(心悸、心動過緩等)。
3. 克林霉素
潛在風險包括過敏樣反應(過敏性休克、高熱、寒戰、喉頭水腫、呼吸困難等)以及泌尿系統問題(血尿、急性腎損傷等)。
4. 萬古霉素
潛在風險包括中毒性表皮壞死癥、剝脫性皮炎、肝損傷、腎損傷、休克、過敏癥等。
老年人應謹慎使用上述抗菌藥,宜選用潛在風險小的抗菌藥如青霉素類、頭孢菌素類等。
老年人使用抗菌藥,記住4個字!
老年人胃腸道蠕動減緩,體弱抵抗力差,腸道十分敏感,一旦使用抗菌藥物或使用時間過長就會引起藥源性腹瀉。目前,引起抗菌藥相關性腹瀉的主要有阿莫西林、頭孢菌素類、林可霉素、克林霉素等,服用前牢記以下4個字。
1. 訴
患者就診時應主動向醫生毫無保留訴說自己的病情、用藥,以及有無藥物過敏史,以幫助醫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。
2. 試
病情確實需要使用抗菌藥的患者,最好先做個抗菌素藥物敏感試驗,以判斷自己是否適合使用,以及選出最合適的抗菌藥。
3. 遵
服用抗菌藥物時,從劑量、時間及療程一定要遵醫囑,不可隨意增加或減少,也不可隨意換藥,以確保用藥安全。
4. 察
在家用藥時,患者應注意觀察自己的大便變化情況,有條件者可寫個用藥日記,若有病情變化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尤其是出現長時間腹瀉應盡快就診。
本站系本網轉載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!